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乐译通>行业新闻

促进翻译学科发展

发布人:天津翻译公司|翻译服务|专业翻译|人工翻译|翻译公司|乐译通翻译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5-06-30     浏览次数:3267次     返回上一页

 一、引言 
     20世纪80年代以来,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,翻译学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。杨自俭教授(2002)对此做了如下评 价:一些高校设立了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点、博士研究生点,有些高校成立了翻译系、翻译学院;国家在1989年开始为翻译研究设立基金项目;自1982年中国译协成立后,全国各省及大中城市都先后成立了省、市译协,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内设了翻译研究会,中国汉英语比较研究会内设了翻译研究专业委员会;各种公开发行的翻译期刊、外语期刊发表了数量众多的翻译研究文章,多家出版社出版了二百多种翻译教材和翻译论著。 

    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作为一家以翻译为特色的国家级专业公司,为我国的翻译学科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。根据杨自俭、刘学云编的《翻译新论》(1983-1992)所列的主要论著索引(共52种),中译公司出版的翻译论著当时就占有19种。1998年开始,中译公司推出翻译理论品牌系列图书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,至今已出版37种。我有幸作为责任编辑参与了这套丛书的策划、编辑工作,因而有颇深的感触。由于这套丛书是面向广大翻译理论以及翻译一线的专家,我愿意结合自己参与编辑出版这套书的经历,向翻译界的同仁介绍该丛书出版的有关情况,期望对读者和作者有所帮助。 

二、高起点,高标准,走精品之路 

    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作为中译公司列入国家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的重点图书项目,其定位就是推进翻译学科建设,促进翻译理论发展,要展现国家级水平。为此,我在接受这套书的编辑出版任务时,为了确保丛书达到预期的目的,同前辈一起确定要走“精品之路”,从而确立了以下几条原则。 

    首先,把好选题的质量关。选题是图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。在选题上,要体现新,突出特色。只有高质量的选题,才有高质量的图书。在选题立项时避免以下倾向:一是不能把翻译理论理解为仅仅是对“怎么译”的探讨,不能把技巧的研究当成翻译研究的全部,不能把翻译理论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应用性理论上。二是不能把理论的功能简单化,以为理论只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,看不到其帮助我们认识实践的功能。另外,理论与实践二者俱佳当然是一种理想的境界,但二者俱佳的人毕竟很少,现实中往往是人各有所长。有人长于抽象思维,适于搞翻译理论研究;有人长于形象思维,在翻译实践中水平较高。这两种人才各有千秋,应各尽所能。三是不能把一些零星的想法、看法当作理论,不要以为收集了材料,分类描述,而后归纳提出几点看法就是理论研究。 

     其次,寻找恰当的作者。鉴于该丛书既谈理论,又兼顾翻译的实践,这就决定了丛书作者的广泛性。一般来说,翻译理论研究分三个层次:一是微观层次,主要是翻译实践的技术性总结,距实践最近,其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翻译实践、回答各种具体译法的问题,以及为上一层的翻译中观研究提供资源。二是翻译中观描述性研究,成果用于为翻译宏观理论研究提供资源。三是翻译宏观理论研究,用哲学家的眼光从本体论、认识论、价值论、方法论四个维度上,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、与其它学科的关系,探讨理论的逻辑结构、历史结构,以及对理论的评价问题。因此,我们在编辑出版实践中,针对选题的需要寻找最合适的作者,使选题和作者的知识得到最佳结合,生产出最好的翻译类图书产品。

  第三是精编、精校、精设计。作为一套精品学术著作,既要展现其珍贵的学术价值,同时做到精编、精校、精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。鉴于这套丛书的选题定位是高学术质量、有创新、有特色,这就要求在图书的编辑、校对、印刷、设计上把这种追求体现出来。因为这套丛书既谈翻译理论,也谈翻译实践,涵盖面广,所以对每一部书稿都要在编辑、校对、印制、设计上高标准、严要求,做到精益求精。我认为,精品图书应该集高思想水平、高学术水平、高编校质量、高印制装帧质量于一体;只有这样,才称得上精品图书。我们正是按照这个标准去编辑出版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的。


三、瞄准翻译学科建设的目标

     翻译学作为一门学科,目前还不成熟,翻译学科建设亟待加强。加强翻译学科建设、推动译学发展,是翻译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。而作为出版译学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者,对此也责无旁贷。中译公司策划出版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,其主要目的之一,就是推进翻译学科建设,促进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,同时为培养翻译人才、壮大翻译人才队伍、提高翻译人员的理论素质奠定基础。因此,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从策划开始,就瞄准翻译学学科建设这一目标,以学科发展方向为方向,为翻译界广大读者提供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高质量读物,与翻译工作者一道,共同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,为翻译学科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。从已出版的图书来看,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。 

四、四大覆盖面,满足多个领域读者的需要

     已出版的“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”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: 

     一是高品位的理论研究著作,如《等效翻译探索》(金阝是著)、《新编奈达论翻译》(谭载喜著)、《当代翻译理论》(刘宓庆著)、《中国翻译简史——五四以前部分》(马祖毅著)、《文学翻译十讲》(刘重德编著)、《文体与翻译》(刘宓庆著)、《文化与翻译》(郭建中编)、《翻译变体研究》(黄忠廉著)、《语篇翻译引论》(李运兴著)、《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》(包惠南著)、《口译技巧——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》(刘和平著)、《翻译与语言哲学》(刘宓庆著)、《新译学论稿》(萧立明著)、《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》([法]勒代雷著、刘和平译)、《变译理论》(黄忠廉著)、《翻译教学:实务与理论》(刘宓庆著)、《西方译论研究》(刘重德编著); 

  二是直接指导翻译实践的实用专业图书,如《英汉翻译津指》(陈生保编著)、《汉英科技翻译指要》(冯志杰著)、《法窗译话》(陈忠诚著)、《同声传译》(张维为著)、《英汉比较与翻译》(陈定安编著)、《实用口译手册》(钟述孔著)、《词语翻译丛谈》(陈忠诚著)、《词语翻译丛谈续编》(陈忠诚、吴幼娟著)、《汉英时文翻译》(贾文波著)、《金融翻译技法》(陈仕彬著)、《工商企业翻译实务》(许建忠著)、《新闻英语与翻译》(许明武著)、《跨文化交际翻译》(金惠康著); 

     三是集理论与实务于一体的读物,如《困难见巧——名家翻译经验谈》(金圣华、黄国彬主编)、《翻译与人生》(周兆祥著)、《翻译批评散论》(马红军著)、《翻译研究》(思果著)、《翻译新究》(思果著)、《余光中谈翻译》(余光中著)、《译道探微》(思果著)。

      丛书既关注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新趋势、新成果,更关注科技、经济、法律、贸易、金融、旅游、传媒等非文学领域的翻译实务;恰当把握理论与实践、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、传统与创新、普及与提高、国外与国内的关系,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。

  作为译学书籍,丛书在受到翻译界专家学者好评的同时,也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,丛书中若干种已成为翻译研究和教学领域脍炙人口的必读书和教材,在国内外翻译界享有较高的声誉,奠定了中译公司在译学书籍出版方面的领先地位。目前,这套丛书的重版率很高,其中有的已重印三次以上,有的已向港台地区输出版权,有的获得了各类奖励,成了翻译学界的精神食粮。我们将在这方面作些探索,为翻译理论和实务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     丛书的选题开发还在继续,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。我们期待翻译界广大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合作,包括惠赐书稿、推荐选题、介绍作者,欢迎读者对我们已出的书发表评论。随着翻译学科的不断发展,新课题、新理论、新著作、新作者的不断出现,丛书将在改进、修订、创新中不断提高,共同促进翻译学科建设和译学理论的发展。